据国家统计局连州调查队调查显示,2018年前三季度,连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简称CPI)同比上涨2.5%。
一、CPI总体运行情况
(一)价格涨幅高于上年同期
前三季度,连州市CPI同比上涨2.5%,涨幅高于上年同期(0.8%)1.7个百分点。其中,食品价格上涨0.9%,非食品价格上涨3.1%,服务价格上涨3.7%,工业品价格上涨2.3%,消费品价格上涨2.0%。
(二)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以涨为主
前三季度,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“七涨一降”。上涨价格依次为:医疗保健类(上涨4.8%)、居住类(上涨4.7%)、交通和通信类(上涨2.9%)、教育文化和娱乐类(上涨2.2%)、食品烟酒类(上涨1.7%)、生活用品及服务类(上涨0.5%)、衣着类(上涨0.4%);仅其他用品和服务类(下降0.2%)。前三季度,医疗保健类价格拉动CPI上涨0.39个百分点,成为推动CPI 上涨的主要因素。
(三)月度环比涨多降少,月度同比涨幅高位运行。
从各月环比指数看,前三季度连州CPI“5涨4降”,除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CPI 上涨2.3%,9月份受台风和国家政策调整导致食品和教育服务等价格上涨,影响CPI上涨1.2个百分点外,其余月份涨跌幅均未超过0.7个百分点。
从各月同比看, 一季度连州CPI涨幅波动较大,1—3月份分别上涨0.7%、3.0%、2.8%,涨幅最高和最低相差2.3个百分点;4—8月份涨幅均在2.3至2.6个百分点之间波动,走势趋于平稳;9月份受台风和国家政策调整影响,导致食品与教育服务等价格上涨,影响CPI指数价格上涨3.4个百分点(见图1)。
图1 2018年前三季度连州市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图
二、与广东省及其他部分县级城市对比情况
前三季度,连州CPI累计同比涨幅大,全省排位靠前:前三季度,广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.1%,连州高于全省0.4个百分点。在全省排位中,兴宁市(上涨3.0%)位列第一,深圳市(上涨2.6%)位居第二,连州市(上涨2.5%)与东莞市(上涨2.5%)并列第三。与省内部分县级城市比较(CPI按高到低排序),在全省7个县级城市中,连州市累计同比上涨2.5%,涨幅较大、排位靠前(见图2)。
图2 前三季度连州与广东省和部分县级城市CPI对比图
三、CPI主要运行特点
(一)医疗保健是推升CPI的主动力
前三季度,医疗保健价格上涨4.8%,拉动CPI 总指数上涨0.39个百分点。是拉动CPI 上涨的主动力。主要原因是受医疗改革政策影响,导致中药同比上涨4.4%,西药价格同比上涨21.4%,滋补保健品价格同比上涨10.1%,综合医疗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.9%。
(二)居住类涨幅明显,成为拉动总指数上扬的次动力
前三季度,居住价格上涨4.7%,比上年同期(下降0.2%)扩大了4.9个百分点,拉动总指数上涨0.9个百分点。其中,受生产成本增加影响,住房装潢材料价格上涨2.2%,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3.9%,自有住房价格上涨5.6%。
(三)交通类价格持续上涨
前三季度,交通类价格上涨2.9%,与上年同期(上涨2.4%)相比,涨幅扩大了0.5个百分点。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浮动影响,前三季度汽油价格同比涨幅除3月份(5.8%)收窄外,其余月份同比涨幅分别为:1月6.4%、2月6.5%、4月6.5%、5月7.9%、6月9.6%、7月11.3%、8月12.3%、9月13.3%,呈逐步扩大态势;柴油价格与汽油价格上涨趋势完全一致。另外,邮政邮寄价格上涨12.0%、飞机票价格上涨10.3%、出租汽车价格上涨8.7%、其他交通费价格同比上涨7.6%。
(四)食品烟酒价格涨幅扩大,对CPI的影响增强。
前三季度,连州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.7%,涨幅较上年同期(下降0.8%)扩大2.5个百分点。食品烟酒类价格拉动CPI上涨0.62个百分点,较上年同期(拉动CPI 下降0.3个百分点)增加了0.92个百分点。食品类14个小类价格呈“7张5降2平”,与上年同期相比(见表1),菜类、禽肉类由降转升,食用油类、水产品类、奶类由升转降。
表1 近两年前三季度连州食品类价格指数对比表
项目
|
2017年 (上年同期)
|
2018年 (上年同期)
|
2018年影响总指数 (百分点)
|
1.食品
|
98.8
|
100.9
|
0.26
|
(1)粮食
|
101.5
|
102.3
|
0.04
|
(2)薯类
|
103.9
|
116.0
|
0.04
|
(3)豆类
|
104.4
|
105.9
|
0.03
|
(4)食用油
|
101.4
|
99.6
|
0.00
|
(5)菜
|
92.8
|
109.0
|
0.26
|
(6)畜肉类
|
98.1
|
94.3
|
-0.51
|
(7)禽肉类
|
99.3
|
109.9
|
0.39
|
(8)水产品
|
101.3
|
99.8
|
-0.01
|
(9)蛋类
|
100.5
|
107.5
|
0.03
|
(10)奶类
|
100.0
|
99.5
|
0.00
|
(11)干鲜瓜果类
|
97.7
|
99.2
|
-0.02
|
(12)糖果糕点类
|
100.6
|
100.6
|
0.01
|
(13)调味品
|
100.0
|
100.0
|
0.00
|
(14)其他食品类
|
100.0
|
100.0
|
0.00
|
1. 薯类、鲜菜、禽肉引领食品价格上扬。前三季度,连州产销的薯类和鲜菜供应量较上年有所减少,加上节假日和台风天气影响,市场需求量增大,导致薯类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.0%和9.0%。受上年禽流感影响过后,今年禽类价格回暖,前三季度禽肉类价格上涨9.9%,其中鸡价格上涨14.2%,鸭价格上涨6.8%。
2.畜肉类价格降幅扩大。受此前生猪存栏偏紧而导致养殖户大量养殖影响,市场供过于求,从而导致前三季度以来畜肉类价格下降5.7%,较上年同期(下降3.1%)扩大了2.1个百分点,拉动CPI 总指数下降0.51个百分点。其中猪肉价格下降8.5%,牛肉和羊肉市场价格稳中有升,分别上涨2.4%和3.6%。
四、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
(一)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。一方面受国家政策调整,对医疗保健、交通服务、水电燃气等方面影响较大,随着政策调整将影响CPI总体走势出现一定波动;另一方面受目前经济社会环境来看,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政策导致市场经济运行相对放缓,前三季度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2.3%,涨幅进一步收窄。
(二)气候、节日等因素叠加导致季节性波动。一是今年以来天气相对较好,有利于鲜菜、鲜果等农副产品生长,市场供应量充足,市场价格趋势将会出现持续下降局面;二是受节假日、流感病毒等不可预测因素影响,将会对造成部分食品、药品价格上涨,一定程度上推升CPI总指数。
五、几点建议
(一)加强价格监测预警。建立和实施主要商品价格预警信号机制,加大监测覆盖范围;提高政策调整对价格影响的敏感度,及时做好平稳物价波动的应急准备。
(二)密切关注市场价格供需状况。供需失衡状况下,以粮食、蔬菜、肉类等生活主要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,从而刺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。稳定供需抑制价格波动,控制农副产品供需平衡,对价格波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六、对CPI 走势的预测
连州市前三季度CPI总水平的运行结果基本符合上季度预期,CPI稳中上升,涨幅平稳。综合前三季度数据和各种因素影响,初步预测四季度连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总体运行平稳,温和上涨,同比涨幅控制在3.5%以内。